農發行2.78萬億“紅包雨”來了!2025五大領域申報攻略
作者:
來源:
日期:
2025-06-23
人氣:
317
導讀:2025年,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將投放2.78萬億元信貸資金,全力服務國家戰略!作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推動鄉村振興的主力政策性銀行,此輪大規模投放絕非“大水漫灌”,而是聚焦關鍵領域實施精準滴灌。資金將重點投向五大核心領域:全域國土綜合整治、城中村改造、農田水利建設、鄉村振興、農村路網。地方政府、平臺公司、涉農企業如何在這場政策 "紅包雨" 中精準對接、合規申報?這份指南將深度解析資金流向,奉上申報實操秘籍,助您搶占政策先機,將政策紅利轉化為發展真金!
01政策背景與金融支持體系構建
2025年,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以服務國家戰略為核心,持續強化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撐作用。截至2024年末,該行累計發債籌資規模已超18萬億元,存量債券達8萬億元,為“三農”領域及地方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資金基礎。根據年度規劃,農發行2025年資產總額目標將突破10萬億元,計劃投放貸款2.78萬億元,通過差異化信貸政策與專項融資工具的有機結合,今年將圍繞全域國土綜合整治、城中村改造、農田水利建設、鄉村振興、農村路網五大重點領域加大信貸支持力度,形成“藏糧于地、生態振興、城鄉融合”三大戰略支點,構建覆蓋全產業鏈的金融服務矩陣。
02重點支持領域的戰略布局與實施路徑
1全域國土綜合整治
2025年全域國土綜合整治專項貸款額度達1600億元,湖北省預計投放150億元,重點支持以科學合理規劃為前提,整體推進、整體立項的農用地整理、建設用地整理和鄉村生態保護修復的項目資金需要。通過“全域國土綜合整治+”融資模式創新,實現土地資源優化配置與產業導入的深度融合。
2城中村改造
農發行將城中村改造納入服務國家“三大工程”(保障性住房、城中村改造、“平急兩用”公共基建)的核心范疇,明確“當先導、補短板、逆周期”的職能定位。通過專項借款支持,重點解決地方重大項目資金短缺問題,發揮政策性金融“逆周期”調節作用,從最初的35個超大特大城市和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上的大城市,進一步擴大到近300個地級及以上城市。通過“政銀專班協同+綠色通道放款+融智融資定制”三位一體,精準輸血征拆安置閉環,以政策性金融撬動產城融合改造。
3農田水利建設
重點支持新建灌區、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、節水灌溉工程、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、小型水利設施標準化改造、灌區末級渠系建設和田間工程配套、溝渠涵閘與集蓄水設施、牧區水利、林區水利等水利建設項目。提供超長期限、低利率貸款,貸款期限最長30年,并配套五大優惠政策。以“創新融資模式(水權貸/EOD)+政銀協同提速+科技賦能節水”為核心,打通水利工程“融投建管”閉環,驅動農田灌溉智能化和水資源可持續利用。
4鄉村振興
農發行在鄉村振興領域實施“全力服務國家戰略、聚焦主責主業”的戰略布局,通過政策性金融精準供給,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、農業現代化、農業農村建設、區域協調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“六大領域”為核心路徑,創新“融資+融智”服務模式,優化“三專”(專項政策、專屬產品、專業服務)機制,重點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、鄉村產業發展、農村基礎設施補短板、城鄉融合等重點項目,強化全產業鏈金融服務。
5農村路網
農發行緊扣國家鄉村振興與"四好農村路"建設目標,強化政策協同,累計投放貸款超1.1萬億元,支持新改建農村公路85萬公里,覆蓋縣道、鄉道、村道及附屬設施。實施區域差異化策略,中西部聚焦鄉鎮通三級路、撤并村連通路等民生工程,東部探索"公路+產業/旅游"融合模式,推動農村公路與沿線資源、產業聯動發展。
03地方項目謀劃的核心要點與實操策略
1精準對接政策導向,構建項目儲備體系
地方政府需深入研究農發行年度政策文件及中央一號文件、鄉村振興規劃等頂層設計,建立分級分類的動態項目庫。按照“近期可實施、中期謀劃、長期規劃”的時間維度,優先儲備成熟度高、收益機制清晰的項目,必備材料涵蓋可行性研究報告、用地、環評批復及多元還款來源方案,確保項目合規性與融資可行性。
2創新項目包裝模式,提升融資適配性
在項目策劃階段,注重公益性與經營性的有機結合,探索“政策性金融工具+農發行貸款”等組合融資模式。例如全域土地整治項目需突出跨區域資源整合,將分散的土地整治、產業配套、基礎設施建設打包成綜合性項目,滿足政策性金融工具的規模要求。同時,積極運用TOT(轉讓—運營—移交)、EOD(生態環境導向開發)等模式盤活存量資產,申請綠色信貸或專項融資,實現項目現金流的可持續性。
3強化合規管理,完善風險防控機制
由城投、農投等市場化主體作為項目借款人,政府僅履行規劃審批與監管職能,嚴禁直接承貸或出具擔保函(規避隱性債務風險)。簽訂《政企合作協議》,明確政府負責征地拆遷、規劃許可等公共服務,平臺公司承擔融資、建設、運營及償債責任。在對接農發行分支機構時,注重“融資+融智”協同,利用其綠色審批通道加快項目落地,同時明確還款來源為項目自身收益,嚴禁新增政府隱性債務,構建市場化、可持續的融資風險防控體系。
04融資指南與政策工具應用要點
1.五大核心融資領域的準入標準
2.政策性工具創新與實施保障
2025年,農發行推出超長期貸款工具(如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貸款期限最長可達30年),為公益性項目提供低成本資金支持。在此模式下,地方平臺公司申請農發行超長期貸款后,將不再同步申報中央預算內投資、專項債等財政資金,確保融資結構清晰合規。該模式以農發行貸款為核心,吸引社會資本參與,形成“政策性金融主導、市場化資本協同”的融資格局,替代了原有的財政資金整合路徑。作為項目實施主體,地方平臺公司需建立與金融機構的常態化對接機制,定期報送項目清單,積極爭取政策解讀、融資方案設計等專業支持,以提升項目申報效率。
05把握政策機遇,構建高質量發展新格局
2025年是“十四五”規劃實施的關鍵之年,在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協同發力的背景下,農發行萬億級信貸投放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了戰略機遇。地方政府及國有企業應緊扣“藏糧于地、生態振興、城鄉融合”三大戰略,以全域土地整治、鄉村振興等核心領域為突破口,通過精準的項目謀劃、規范的合規管理與創新的融資模式,構建“項目謀劃-資金對接-落地實施”的全流程運作體系,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杠桿作用,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。